1月14日,第九届生物炼制与生物制造国际会议(ICB2025)在巴西圣保罗举行。
【南美侨报特约记者戴萌圣保罗报道】1月14日,第九届生物炼制与生物制造国际会议(ICB2025)在巴西圣保罗举行。本次大会由北京化工大学(BUCT)、圣保罗州立大学(UNESP)和坎皮纳斯大学(UNICAMP)联合主办,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协办,以“生物炼制与生物制造”为主题。大会旨在探索最新进展、分享前沿研究成果,并促进国际合作。
中国驻圣保罗总领馆代总领事田玉震,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学校长谭天伟,圣保罗州立大学副校长塞萨尔·马丁斯(César Martins),坎皮纳斯大学副校长安娜·玛丽亚·弗拉蒂尼·菲莱蒂(Ana Maria Frattini Fileti)、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和莱布尼茨互动材料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乌尔里希·施瓦内贝格(ulrich schwaneberg)等出席会议开幕式并致辞。会议汇聚了多位全球该领域的优秀专家学者、行业领袖及相关从业者,有来自中国、巴西、希腊、美国、德国等国家的近2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67名参会代表做学术报告,分享本领域技术前沿进展与应用情况。
大会开幕式上,田玉震致辞时表示,本届会议首次在巴西和南美举办具有特殊意义,为各方分享经验智慧和创新理念提供了重要平台,必将为响应全球发展倡议、构建中巴命运共同体发挥积极作用。田代总介绍习近平主席访巴重要成果及意义,指出,中巴同为发展中大国和“全球南方”重要成员,都面临着发展经济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共同任务。圣保罗州长期处在中巴开展生物科技和低碳经济合作的前沿,双方在疫苗研发、生物制药、能源转型等领域合作取得丰硕成果。期待与会各方以此为契机,落实两国元首重要共识,发挥各自优势,凝聚各方力量,不断打造新亮点,推动中巴合作提质升级。
谭天伟致辞时强调生物炼制、合成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技术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驱动力。他指出,这些技术不仅提高了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效率,还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短缺提供了切实方案。
UNESP副校长塞萨尔·马丁斯,UNICAMP副校长安娜·玛丽亚·弗拉蒂尼·菲莱蒂、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和莱布尼茨互动材料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乌尔里希·施瓦内贝格,他们纷纷在致辞中表达了对深入探讨前沿科技与应用生物制造领域的高度重视,期待进一步加强巴西在该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并强调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动技术突破与商业化应用。
开幕式上,中国和巴西将通过创建“中巴生物炼制与生物制造联合中心”进一步深化合作。北京化工大学谭天伟校长将谅解备忘录正式递交给UNESP副校长César Martins教授和UNICAMP副校长Ana Maria Frattini Fileti教授。这一仪式标志着两国在推动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
开幕式后,谭天伟院士就当前生物炼制和生物制造的最新研究成果做了主题报告。大会期间还举办了多个分论坛,涵盖了“代谢工程和细胞工厂”、“生物基和生物生产材料”、“生物能源和生物燃料生产”“生物催化、酶和蛋白质工程”、“生物精炼和生物工艺的模拟与设计”等议题。会议还特别关注了如何将人工智能引入生物制造设计,以及生物工艺在空气和废水处理方面的应用。参会者一致认为,跨领域合作是加速技术应用的重要策略,而圣保罗作为南美洲重要的创新中心,具有独特的区域优势。
谭天伟在接受采访时称赞说,巴西是全球燃料乙醇生产的第二大国,这一成就凸显了其在生物炼制和生物制造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这不仅反映出巴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先进的技术水平,也体现了政府对环保和绿色低碳发展的高度重视。作为一个在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国家,巴西以实际行动展现了其在低碳转型和生态保护方面的承诺,为世界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范例。他还简单介绍了中国生物制造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他说未来“BT、AI是结合核心”可以解读为在生物炼制和生物制造领域,生物技术和人工智能,这两个技术领域的结合将成为推动创新和发展的核心力量。他指出,一个以合成生物学为技术核心、以可再生能源为基础的全球性绿色生物制造体系正在崛起。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一碳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李福利主任接受采访时指出,在能源转型过程中,倡议未来将‘绿电’作为能量和’绿碳’作为碳源结合起来进行化学品制造等,进一步降低或者减少化工制造的影响对可持续发展和碳排放十分有利。这也是全球未来十年的追求和发展目标。他还提到,现在全球极端环境变化已经在显现,应多进行科普教育、大众宣传和全球共识对话,来实现绿碳发展。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党委书记雷涯邻接受采访时说,我国生物经济正迅速发展,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生物技术的发展直接关系到生物安全、生命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等,生物经济涵盖生物产品与服务的研发、生产、流通和消费等环节,广泛应用于医药、农业、能源等领域。同时,生物经济的发展有助于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有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
本届大会是生物炼制国际论坛自2007年以来举办的第九次会议,为全球学术界与产业界搭建了一个高效的交流平台。大会主办方表示,希望未来在国际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科研成果在全球范围的普及与应用。